广州米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> 新闻资讯 > 行业动态 >

逛展馆时如何欣赏书法,如何看懂书法作品

发布:2023-03-09 10:15 点击:0

     书法这个事,离我们的生活太近了,比如随处可见的招牌,旅游时看到的碑刻,逛展时的书画。假如能懂一点书法,能够看懂背后的门道,那么,当你再看到这些东西时,就能多一分享受,多一分遐想。方建勋老师的《中国书法通识》这本书,就要给我们提供一套好用的,看懂其中门道的框架。

     不知道你有没有出游过,或者有没有出去游玩的打算?哪怕不是旅游,周末应该也会偶尔逛逛博物馆,或者爬个山吧?

     在这些景区或者展馆,你一定注意过一类作品——书法。比如,泰山上随处可见的刻石,园林中的牌匾、对联,博物馆时常展出的书画作品,等等。

     面对这些作品,你是不是经常只能拍照打卡一下,顶多认一认其中的字,再感叹一下“写得真好”?在做这本书之前,我就是这样的。很多时候想发表一下评论,或者跟朋友分享一下,却想半天也说不出个一二三。

     不过,当我有了《中国书法通识》提供的这套框架,真的懂了一点书法,事情变得不一样了。再看到书法作品,我可以有更丰富的体验了,也能跟别人说道说道了。

     所以,我非常迫不及待地,想要把这套理解和欣赏书法的框架分享给你。具体来说,这套框架就是书法的六重世界,包括书体、笔墨、性情、书写、观念和再造的世界。光这么说,你可能会觉得有点抽象,所以下面,我就拿一幅最知名的作品当例子,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个框架该怎么用。这幅作品,你肯定听说过,那就是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。

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

     我们先进入书法的第一重世界:书体。

     看到这幅作品,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?

     我猜你可能会跟之前的我一样,先仔细辨认、诵读作品的内容,或者想想有关王羲之的介绍。但是,这恰恰是进入了一个误区,也就是在“读”书法,而不是“看”书法。

     事实上,书法首先是一种视觉的艺术。而面对一幅书法作品,我们首先要做的,是确认它的书体,因为不同的书体,欣赏、判断的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
     比如说,面对隶书,你要懂得欣赏它一波三折的横画,还有蚕头雁尾的细节;面对楷书,你要懂得欣赏它的优雅、理性,还有每个字的结构和布局;面对草书,你又要懂得欣赏它强烈的律动感和冲击力。

     而《兰亭序》这幅作品,是行书。有句话叫“真如立,行如行,草如走”,意思是,楷书就像一个人站着,行书像一个人走起来了,而草书,就像一个人跑起来了。既然是行书,你就要去把握它在平衡稳定中的动感和变化灵动。毕竟,一个人想要走得好看,就既不能跌跌撞撞,也不能拖拖拉拉。而从整幅作品来看,《兰亭序》就是走得最从容的,不紧不慢,非常惬意。

     除了整体的平衡稳定,从具体的变化灵动来说,《兰亭序》也是绝无仅有的。

     就拿“之”这个字来说,《兰亭序》中足足有20处。可是,在整幅作品中,我们看不到任何两个写法雷同的“之”字。换句话说,虽然是同一个字,但这些“之”字根本不可以互相替换。动一个字,全篇的协调感和美感就被破坏了。对行书作品来说,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。

兰亭序中的之

     关于篆、隶、楷、行、草这五种书体该怎么区分,又该从哪些维度欣赏,这本《中国书法通识》都有介绍,你可以去系统地看一看。借用这本书中的一句话来说:看到一幅字,能辨认出它属于什么书体,你就算进了书法的大门,不是个完全的门外汉了。

     可是,只了解这些,显然不足够评鉴一幅书法作品,所以,我们还得进入书法的第二重世界,也就是笔墨的世界。

     听到这里,你可能会有点疑惑:笔墨指的是什么?跟我们常说的笔墨纸砚有什么关系吗?其实,这里的笔墨说的是书法领域的一套语言系统,包括点画、结构、章法和墨色这么几个要素。具体来说,了解这部分内容后,看到一幅作品,你不仅能感受到每个字的点画、线条是怎样的风格,字的结构是中正还是平衡,也能看到字和字之间的关系,更能从单一的墨色里看出各种变化。

     回到这幅《兰亭序》。因为篇幅有限,所以我就从“章法”这个角度来跟你说道说道。

     刚才咱们说到了《兰亭序》中每个“之”字的写法都不一样,其实整幅作品没有任何雷同的字。如果第一个字轻灵,接下来的字就会变得厚重;前面的字左右伸展,宽宽的、扁扁的,后面的字就会纵向拉长;左边的字小,右边的字就会相应地变大。同时,上下相邻的字,还有左右相邻的行,彼此之间的距离也明显不均等,有明显的疏密变化。

     如果用一个田字格去套,你会发现,每个字都无法精准地套在格子里,可它们整体又非常协调统一。打个比方,这就像我们经常在山村里见到的那种石头墙,石头就地取材,各不相同,能干的匠人却能把它们堆砌在一起,“镶嵌”得严丝合缝。

     你看,《兰亭序》是不是把行书章法的错落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了?也怪不得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会说,这幅作品的章法是古今第一的。

     看过书体和笔墨的世界,一幅作品中还有什么我们没说到?当然是写字的人。这就是接下来我要带你看的书法的第三重世界:性情,也就是书法作品对书写者性情的体现。

     我们常说“字如其人”,这还真不是瞎话。只不过,这说的不是人的外表。毕竟,同样是楷书大家,欧阳询是出了名的丑,可赵孟頫却是一代美男子。

     “字如其人”,说的其实是一个人的性情、修养、审美这些无形的东西,其中性情是最主要的。而所谓性情,其实就是个性与情绪。

     书法是性情和法则的合一。对于历朝历代的书法家来说,一开始都是主要往共性审美方面努力,成熟之后,他们自身的个性就会一点一点地渗透进书法作品里,他们的个人风格也就逐渐鲜明起来了。同时,不同的情绪也会对当下的书写产生很大的影响。所以啊,作品跟正统的审美趋势完全一样,算不得什么;从头到尾写得一模一样,也算不得什么;真正好的作品,是把自己的个性和情绪融入进入。

     那么,《兰亭序》在这方面有所体现吗?

     当然。王羲之写《兰亭序》的时候是什么状态?三月时节,天气晴朗,温度适宜,好朋友们聚在一起开Party,大家喝着酒,吟着诗,聊着天,还有小风微微地吹着。可想而知,王羲之当时的心情肯定非常愉悦,甚至是随着聚会的进行,心情越来越嗨。

     而这一切,都在《兰亭序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。这幅作品整体的写作有多么酣畅随意、轻松自然,咱们就不说了。咱们只看看这幅作品的开头和结尾。从开头部分可以看到,每个字基本都规矩整齐,字的大小比较相近,上下字之间的间距和左右行之间的行距也比较舒朗、均匀。可到后面,每个字的姿态就不再那么正了,字大的大,小的小,姿态各异,对比强烈。而且,上下字和左右行之间的距离,也变得对比强烈,不像开头那么均匀了。这明显就是心情嗨起来了,情绪上来了。

     你看,当你看完这部分的内容,你就能从一幅作品中读出书写者的喜怒哀乐,也能看到书写者的个性和坚持。

看到《肚痛帖》,你能体会到张旭的洒脱不羁,和不被规则束缚;看到《祭侄文稿》,你能体会到颜真卿的痛贯心肝、泪流满面;看到《黄州寒食帖》,你能体会到苏轼的潇洒不羁和天真自然;看到《九成宫碑》,你能体会到欧阳询的矫矫不群和坚持自我。

     好,现在你已经了解了在文字外层可以看到的内容,下面还要深入作品的内部,去想象、还原出书写的整个过程。这就是书法的第四重世界:书写。

     《兰亭序》的书写是什么样的?我们可以想象一下,王羲之的书写必然是愉悦随意的,所以整体章法的疏密、布局随心而动。同时,为了方便阅读者辨识,他有意识地在一个字和下一个字之间留下空距,以一个字为单位来考虑书写的节奏。所以我们看到,《兰亭序》几乎字字独立,字和字之间比较分明。

     当你能想象、还原出书写的过程,你会感受到另一个更博大的世界。比如说,当你在泰山或者其他景区看到各种刻石和石碑,你能想象到几千年前,人们是怎么在石头上与石材角力的;可以想象到,石材有多么不听话,本来想刻成这样,没想到走刀的时候变成了那样;你也可以想象到,文字和石头在几千年的岁月剥蚀中如何融为一体,展现出现在的模样。

     当你在博物馆看到一片片写满字的简牍,你能想象到当时的书写者有多么畅快,即便是在那么窄的竹简上写字,也要刷拉一下,畅快地写出一个长的竖画。

     当你在各地的园林看到一块块牌匾、一幅幅对联,也能想象到当时是一个怎样的端方君子,一笔一画地将心中的浩然正气融入文字。

     而当你能感受、想象到这一切,你就可以再进一阶,进入书法的第五重和第六重世界了,也就是观念和再造的世界。

     什么是观念?我们都知道,书法是贯穿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的一门艺术,它见证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发展,也深度参与了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变迁。所以,每一幅书法作品,都是个人观念、时代观念和民族观念叠加的结果。

什么是再造?这说的是,每一幅书法作品的流传与湮灭,都是古人和今人、观念和行为互动的结果。

     从这两个维度来说,《兰亭序》为什么好?为什么一千多年来,它一直被推崇?

    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,王羲之从前期到后期,经历了一个书法风格的新旧之变,而这幅《兰亭序》为我们开创了书法上的一代新风。要知道,王羲之前期写的字可不是这样的。那时候,他的字还是宽宽扁扁的,笔画粗粗肥肥的,保留了较多隶书的感觉。可是到了《兰亭序》,他的书法风格完全变了,字形瘦长妍美,完全脱离了隶书的风韵。可以说,王羲之的妍美书风,奠定了东晋以来一千多年的审美根基。今天我们对书法的审美,其实也是被王羲之和他引领的时代新风塑造的。

     当然,更重要的是,这幅《兰亭序》,融通了儒、释、道精神,把中国文化的理想境界体现得尽善尽美。可以说,我们一直推崇这幅作品,也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文化情结导致的必然结果。

     同样的道理,单纯从表面的书法来说,秦桧和蔡京的作品都不好吗?当然不是。之所以完全没有人推崇他们的作品,就是这个维度导致的结果。

     好,现在我已经借用《中国书法通识》搭建的框架,带你从头到尾体验了一遍应该怎么欣赏书法。有了这个框架,下次再看到书画作品或者对联、碑刻,你就也能跟别人分析分析了。

     不过,你可不要觉得这就是这本书的全部了,其实还有更多颠覆认知的内容。比如说,你可能以为写的工工整整才叫好,可这本书会告诉你,充满涂涂抹抹的痕迹更显得珍贵;你可能以为,看不懂内容就没法欣赏书法,可这本书会告诉你,不认识作品中的字,也能品鉴起来;你可能以为,狂草就跟鬼画符一样,完全没有约束,可这本书会告诉你,狂草也是有严格的法则要遵守的……

     最后,我还想告诉你,这本书不仅内容经过了精心的打磨,我们在装帧和设计上也下足了功夫。从内文来说,我们搜集了350多幅高清大图,配合文字一起呈现;同时,为了以最好的效果呈现精彩的作品,我们特意选取了裸脊、锁线的装帧方式,让你可以把书180度摊开来看。从外封来看,书名的“中国书法通识”六个字,我们特意请到作者方建勋老师来题字,并且用了三种书体。“中国”两个字用隶书,“书法”两个字转入楷书,最后的“通识”两个字又化为行草。三行字,三种书体,浑融一体。同时,中间还点缀了一方方建勋老师刻的印章,采用烫金工艺,让整个封面瞬间灵动起来。

     这是一本市面上几乎没有同类书的书法通识作品,我们希望它能为你打开一扇窗,或者架起一座桥梁,让你有机会来书法的世界看看。我相信,只要看了,你就会发现,这个世界真的很美。


来源:节选《得到精选》 方建勋老师的《中国书法通识》

藏品档案仿真复制方案 艺术品扫描仪艺术微喷方案 褪色照片修复和仿真复制 高清扫描感受《祭侄文稿》隐藏的历史细节